眼下,沁源縣景鳳鎮(zhèn)12個村1500畝水果玉米迎來了大豐收。
近日,景鳳鎮(zhèn)的農民們搶抓晴好天氣,將收獲的玉米等農作物掛在屋前屋后、或鋪放在院子的空地上進行晾曬,構成一幅幅美麗的“曬秋圖”,將鄉(xiāng)村裝扮得格外美麗。
“景鳳鎮(zhèn)屬高寒林牧區(qū),晝夜溫差大,無霜期短,水果玉米種植基礎良好。”景鳳鎮(zhèn)黨委副書記吳曉宇告訴記者,“水果玉米的生長周期僅為80天、90天,晝夜溫差大使糖分積累更為充分,生產出的水果玉米顆粒飽滿、香甜可口。”
為充分發(fā)揮農耕鄉(xiāng)鎮(zhèn)天然優(yōu)勢,加快發(fā)展特色農業(yè),景鳳鎮(zhèn)引進水果玉米新型產業(yè),著力打造全國“水果玉米之鄉(xiāng)”,相關工作人員跑項目、盯市場、謀發(fā)展、創(chuàng)品牌,進一步促進農民增收,不斷增強當地群眾的獲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吳曉宇介紹說:“為帶動百姓就近務工,提升困難群體工資收入,我們去外地考察學習后,引進了華耐728、雪甜7401等品種。為了賣出好價錢,我們在玉米選品、種植、加工等方面認真把好質量關,順應市場,迎合大眾需求,通過訂單式、規(guī)模化種植,為鄉(xiāng)村產業(yè)發(fā)展注入新活力。”
景鳳鎮(zhèn)黎和村2022年種植水果玉米300畝,僅此一項帶動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經營性收入突破35萬元;紅源村種植水果玉米200畝,村集體經營性收入突破31萬元。
“今年,水果玉米種植開始在全鎮(zhèn)推廣,種植面積達1500余畝,總收入可達200萬元,不僅鼓了老百姓的‘錢袋子’,還有效壯大了集體經濟。”吳曉宇表示。
景鳳鎮(zhèn)堅持“可靠、可行、可適用”原則,大力發(fā)展水果玉米種植產業(yè)。同時,不斷拓展銷售渠道,通過訂單銷售、實體店售賣、抖音微信平臺推廣等方式,積極與市場接軌,持續(xù)提升產品銷量。
為增加水果玉米的附加值,黎和村投資建起了水果玉米加工車間,把玉米真空包裝后銷往省內外市場。村民孫慶紅說:“真空包裝玉米保存時間更長,價格也會提高,收入非??捎^。”
“今年水果玉米非常暢銷,我們計劃擴建二期工程,再新購買兩臺設備,生產加工水果玉米,一定能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。”黎和村黨支部書記、村委會主任趙建武喜滋滋地說。
“該項目投產后,可增加收入80余萬元,為當地群眾提供工作崗位30余個,同時帶動50多個臨時務工人員每人增收3500元左右。我們將真正打造集水果玉米種植、加工、儲存保鮮、冷鏈物流于一體的‘黃金三角地’,為創(chuàng)建‘水果玉米之鄉(xiāng)’打下堅實基礎。”談起未來,景鳳鎮(zhèn)黨委書記黃小艷信心滿滿。
·馮毅松 崔淏斐·
(來源:長治日報)
[編輯:趙孝蕾]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