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,沁縣定昌鎮(zhèn)下曲峪村的田壟間騰起薄霧,村民趙文斌夫妻已經(jīng)在瓜棚里忙起來。“您看這香瓜,陰涼處養(yǎng)著,果肉厚得能咬出水來!”趙文斌捧起一顆香瓜,指尖蹭過絨毛,裂開的紋路里滲出晶瑩的汁水。
瓜棚入口處,家住湖濱花苑的80歲老奶奶孫愛仙正蹲在竹筐前挑揀香瓜,布滿皺紋的手小心翼翼地掂量著,竹筐里已碼了不少香瓜。“我在鄰居家品嘗過他家的瓜,特別甜,今天讓閨女專程帶我過來采摘點。”話音未落,又有三五人循香而至。
趙文斌夫妻的手機(jī)一直響個不停。“都是要買瓜的,棚里的瓜只要熟了就被買走了,供不應(yīng)求!”收獲的喜悅,讓這對夫妻樂此不疲。
趙文斌種植的香瓜非常搶手,同時,西瓜種植方式也與眾不同,它們并非匍匐于地,而是被“請”上空中——西瓜藤沿著尼龍繩攀爬至兩米高的支架,青綠的瓜身懸在半空。“吊起來種,通風(fēng)、透光,每個瓜都能曬到太陽,甜度能高兩度。”他仔細(xì)地翻看著每一顆西瓜。
當(dāng)下正值瓜果黃金上市季,田間小徑瓜香彌漫。趙文斌守著采摘園,游人不斷;妻子則騎著三輪車在農(nóng)貿(mào)市場售賣。在“下曲峪西瓜/香瓜”這張無形名片的加持下,西瓜日銷500斤、香瓜日銷200斤,讓夫妻倆的秤桿從早忙到晚,由此帶來的經(jīng)濟(jì)收益也讓他倆的生活越過越甜蜜。
趙文斌夫婦的田壟故事從不因一季豐收而落幕。瓜棚角落的黑膜下,西紅柿、黃瓜、茄子的幼苗正舒展新葉。“西瓜拉秧后,這些苗就接茬種進(jìn)去。”趙文斌擦了把汗,指向遠(yuǎn)處的大棚,那里已有3畝西紅柿和黃瓜同步上市了。瓜菜輪作,既巧妙順應(yīng)天時,又讓土地生金不息?! ?/p>
·井嬌 柯力
(來源:上黨晚報)
[編輯:宋卓清]
|